关于佛陀降生的一些观点
伟大的释迦降生人间,他不愿做政治上的统治者,而离开家,追随着当时的“沙门思潮”思想家去学习,最后在菩提树下觉悟,而后到处讲法。随着佛法在印度的传播,渐渐发展成宗教。因此,在后来对佛陀的传记也带上了宗教的神话色彩。对于佛陀的降生,学界和佛教徒的看法是不尽相同的。那么佛陀降生到底是怎样的?我就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传记意义中的佛陀
社会背景
释尊出生的时代是公元前6至5世纪,当时的印度是一个奴隶占有社会,其社会发展于恒河下游建立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国家,称为“十六大国”,其中最强大的国家是恒河南岸的摩揭陀,西北边的侨萨罗,东北部的跋耆。在当时的情况下,释尊所在的迦毗罗卫国,正处于来自侨萨罗的威胁,因此,释尊的出世便背负着一种责任:如何摆脱强邻的侵犯?他的父亲净饭王希望儿子能继续统治,至少要维持现状。(此观点来自吕澂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
入胎
根据《八十诵律》记载,释迦牟尼佛入胎时摩诃摩耶夫人做了四种梦:
“一者、见六牙白象来处胎中。二者、见其自身飞腾虚空。三者、见上高山。四者、见多人众顶礼围绕。”
摩诃摩耶夫人将此事奏告净饭王。净饭王召集了些相师婆罗门,请他们解梦。他们回答:“王大夫人必当生男,具足三十二丈夫之相,庄严其身。若绍王位,当乘金轮,伏四天下。若出家修道,证法王位,名闻十方,作众生父。”
诞生
根据《八十诵律》、巴利文《中部 · 希有未曾有法经》和《长部 · 大本经》记载,摩耶夫人在其父王的兰毘尼园无忧树下,站立生下了释迦牟尼 。《中阿含经 · 未曾有法经》和《长阿含经 · 大本经》记载有佛从母右胁出生的说法。
神话意义中的佛陀
在后世的流传中,逐渐对释尊的诞生加以神话色彩,其中有描述到:
嗅着泉池里淡雅芬芳的荷花,聆听百鸟和悦的鸣唱,夫人欢喜地缓步林中,一棵苍郁茂盛的无忧树,青翠柔软的枝叶,为了迎接圣人而缓缓下垂,摩耶夫人举起右手轻抚新美的嫩叶。刹那间,太子即从母亲的右胁安详而生;降生后,即于十方周行七步,朵朵宝莲自地涌现,承接其足。太子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我当安之。”
另外,释尊的诞生,对其生具异相也有描述:
凡生子一定要请相师验相,以便确定孩子以后应该从事的事业及其成就。婆罗门仙人阿私陀是迦毗罗卫一带著名的看相先生,据说是言必有验。净饭王立即以重礼聘请,替子看相。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这个孩子身上共有一百一十二个特异之处,不同常人。其中卅二处极为清晰,阿私陀仙人称之为“三十二相”;另外八十处虽然细微,仍可辨认,阿私陀称之为“八十种好”。所谓相、好,指的都是身体特征--释迦牟尼身上所特有的,迥异常人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脚心平满,行立安稳;脚心肉纹现车轮形状;十指纤长;手足柔软;垂手过膝;全身金色,放光十丈;眉间生有白毫;舌根巨大,能左右舔到面部等等,实在难以一一述说。阿私陀仙人据此认为,释迦如果继承王位,必然会成为“转轮圣王”--获得天佑的贤明君主。更可能是,他会出家修道,精勤不怠,直至悟道成佛,教化人间。果然,释迦卅五年后,在尼禅连河畔的菩提树下觉悟成道了。
随着菩萨思想的出现,有关佛陀出生的神话也增添了新的内容:
释尊在此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无数世的艰苦修行,最终成了菩萨,上升至兜率天宫之中。为了救度尘世众生,菩萨以神通天眼四处观察,寻找来生此世的机缘。他发现,净饭王夫妇是天地间最好的父母,迦毗罗卫又是四方正中之地,因而,他便选择了净饭王夫妇作为自己的生身父母,乘六牙白象飞行而来,从右胁进入母胎之中。等到四月初八降生之时,菩萨又从右胁渐渐而出,身放光明,普照十方大地、无尽虚空;大地也为之发生震动。菩萨刚一落地,便能前后左右各行七步,举右手而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然后才变得与普通儿童一般。这时,四大天王前来侍候,天龙八部于空中作唱,颂赞佛陀的功德,并喷洒净水,漫撒鲜花。一时空中梵音缭绕,五彩缤纷,优美至极。
个人看法和观点
对于释尊的诞生,存在着两种不一样的观点,一种是从信仰出发,将理性剔除,主观的肯定经典里所记录的;另外一种是客观的从历史着手,否定经典中这些神话性质的内容。本质上其实就是信仰和理性的碰撞,但是学界对于佛教的学术研究,会逐渐让佛教的信仰妥协,甚至最小化。使其离开本身的宗教性质,而单独地去讨论其历史文化等其他的附加属性。如果只根据历史考据或者文学造诣来看待佛陀经典中类似的神话属性的故事,信仰很容易被制约于理性。这其实对于佛教本身来说是很不利的。我的观点是,如何在保持信仰的基础上,用现代的方法去理解释尊降生的神话属性。
首先,我觉得需要搞明白的一个事实是,经典并不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历史记录性质。也就是说,经典讲述的故事,我们并不需要认为是绝对发生过的。
释尊的降生,可能此事开始只是一个历史,后来才混合着非历史的成分。释尊为释迦族的王子,出生后亲生母亲的去世,成长后出家,为了追求生命的永恒意义而到处寻访,及后来的证悟与说法。这些都是历史中的真实发生。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对佛陀的怀念和崇敬加深,原来的历史事件渐渐转化为神话性的事件,也就成为超越历史的神话了。
而神话也不仅仅只是故事层面,特别是佛典,神话性质的故事其实更应该看到其故事背后的内涵。神话是超越时间,空间,永恒的境界。通过神话方式的讲诉,是信徒或者读者、听众沁入那段永恒、超越的时间中。
这种方式,是一种象征,就如同诗意般的延展。
这里引用李坤寅的《释迦牟尼佛传记的神话性格分析》:
佛陀的“入胎相”,母亲梦见白象由右胁入胎,根据《普曜经》记载:若梦见的是日入右胁,则所生之子必作转轮王;若梦见月入右胁,所生之子为诸王中最殊胜;若梦见白象入右胁,则所生子则“三界无极尊,能利诸众生,怨亲悉平等,度脱千万众,于深烦恼海”。白象另一个象征的是可度所有的众生,占梦师根据梵典中所记录的指出:世间有兔、马、白象三种兽,兔在渡水的时候,只会渡自己;而马虽然较为健壮,但仍不知水的深浅;;只有白象度水的时候,能知水的深浅;。这兔、马、白象三种兽分别象征着声闻乘、缘觉乘与菩萨乘。因此,白象入胎所象征的是佛陀将行菩萨乘,度一切众生。
《佛本行集经》中也有对佛陀降兜率相、入母胎时,大自然异动,分别细数其象征意涵:1. 放大光明照一切世间,象征“为后时成佛道已,以四谛智慧光明,普照一切愚暝众生”;2. 大地六种十八相动,及诸山王,出大烟气,四千大海涌沸涛波,象征“如来为未来世诸恶众生,没在烦恼垢浊淤泥,佛成道已,欲拔出置于涅槃岸”;3. 一切诸水皆悉逆流,象征“如来为未来世诸恶众生,随顺没溺烦恼流者,佛成道已,说法度脱一切众生,令其反本逆生死流”;4. 一切树木药草丛林均滋茂,象征佛陀“为未来世诸恶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得解脱”;5. 光照阿鼻地狱,使地狱众生皆受短暂的快乐,象征“佛成道已,令诸众生解脱苦恼,受于快乐”;6. 右胁的入出胎异于一般众生由产道的出入胎,是较为清净的,象征“将成佛得道,为众生说清净法”。
《僧伽罗刹所集经》中记载佛陀出生时,不需要他人的扶持,向四方所跨行的七步,象征佛陀将证悟“四圣谛”与“七觉支”法,并以此法的“智慧光明普照愚昧的众生”,而出生即大笑是象征今生将度众人,地上涌出的莲花,与诸天龙以清水的洗浴,象征着新生命的诞生、清洗与滋润。
在明白象征的方式来表达其背后深厚的意义之后,其实你会发现,佛教中许多地方都是用象征的方式来传达某种信息,这就是:“表法”。如佛前供花,果,是表示因果的 意思,花表示种好因,水果表示修学有好的结果的意思。供的香是燃烧自己,奉献自己,舍己为人的意思,供清水,表示心要像清水那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的意思。诸如此类,都是表法的意趣。
我们不需要去理性探究此花的的品种,花期,香味或者种植地点。同等,用史考去探究神话属性的故事时,看似发现了一大堆成果,其实并没有触及到本质的意味,南辕北辙。
总结
语言和文字都是假名,目的只是为了能表达,不应该执着于表达形式,而更应该寻求其内在含意。
本质上,佛典的文字只是一个媒介,承载了佛陀的智慧。了解文字的意义,就是通过经典来了解佛陀的智慧。
在阅读佛教此类神话性质的故事时,并不是去认识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而是如何从中得到信仰。因此,佛典中使用的这种神话性语言,并不是我们对于信仰产生的障碍。如果只取故事表层,经典的世界观与自己的经验世界观就会产生矛盾,陷入迷信的漩涡之中。或者套入苛刻的现实历史框架之中,去除掉神话属性,也就丧失掉了许多所携带的宗教内涵。
当今时代,人们对于信仰的迟疑,有一些原因在于此。
释尊是佛教的创立者,是活生生的在人类历史中存在过的,以人的姿态成佛的。他用自己的经历给后世信徒很大的鼓励,说明了人是可以觉悟的。但是又在读经典时,里面的神话色彩,会淡化佛陀是由“人”成佛的,使人们产生质疑,举棋不定。于是又刨根似的返回到历史中去探究佛陀的真实性。反反复复,信仰就这样被消磨殆尽。我们更应该去探究的是经典神话性背后的意义,从这个方面入手,是会减少许多信仰建立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