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黑洞
有时候,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资讯?
有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维系社交圈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面对信息的爆炸该如何取舍?
……
无奈
看着手机里面的微博、微信、Twitter……总是忍不住想打开刷一刷,用来打发一下零碎的时间。
而自己的想法、发生了什么事情也都想第一时间发布到社交圈里面展示给朋友看一看。
实际情况呢?
碎片般的信息大量涌来,扫一眼就过去,真能为我所用的并没有多少吧?!
发的状态,有人点赞,有人互动,但是像黑洞一样,一旦发出去了,就不再属于你了。
我们用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膨胀的时间线。
或娱乐或搞笑或扯淡或装逼。
这些东西是否在一点一点吞噬我们的精力?
我们是不是察觉到现在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即使能集中,持续的时间也并不长。
这种感觉有点像以前抽大烟的,只要能碰到手机,再无聊,只要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这也挺无奈的,你如果不去看这些,你会感觉和社会脱节,连朋友谈论的话题你都不懂是什么。
内容
微博,它的定义越来越无法界定了,从最开始的熟人社交到陌生人社交再到现在媒体属性。它的信息流内容一直在改变。一开始,大家发个微博,就是简简单单几句话。后来要加上图片,配上文字,内容生动具体。再到长微博到取消140字数限制。即使微博的定位怎么变化,它的碎片性都不会变。
朋友圈,微信的熟人社交网络,脱胎于QQ空间。大家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分享出来其实无可厚非。但是,当太多的心灵鸡汤充斥着朋友圈的时候,你应该提高警惕,适当的屏蔽和筛选来保证你的时间线的可读性。我觉得朋友圈不应该有太多网页分享内容和公众账号分享链接,这让朋友圈的直观性下降了,你需要二次点击打开网页才能看到具体内容,这是违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的。朋友圈就应该多一些好友的动态,朋友的言论,大家都互动起来才是最原始的目的吧。
Twitter,刚开始上Twitter,大多数关注的都是政客和明星,而且一开始也没有人Fo你,你发的东西真的就像往“黑洞”里面扔东西,一去无回,很无趣。花了许多时间,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再加入到陌生人中对话中,别人还不一定搭理你,其实一点都不好玩。慢慢的,我很少在Twitter上面发言,自己并不是话唠,没必要什么事都要发出来展现给世人。其实,与其发推还不如自己往日记本里面记东西。目前来说Twitter对我而言,它的信息质量是最低,但是他的自由性也使你能看到一些平时不能看到的东西,这就是不能割舍的原因,
一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当信息能为我所用时,才能体现它的价值。
我一般把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分为:“我知道”和“我了解”。
微博、朋友圈、Twitter大多数都是充斥着“我知道”性质的信息。他让你知道有这么个事情,大概是个什么形式等等,但是在很短时间之后你就会忘记掉。
反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数并不是依靠碎片形式来传播的,“我了解”是需要你去深入学习这个事物,搞明白前因后果的。
我现在获取有用信息的途径更偏向于文章和博客。
至少他们不会为了便于传播而失去内容的可读性。
订阅适合自己的博客和媒体,掌管获取信息的选择权。
适当减少微博和Twitter的关注数量,减少信息爆炸的情况。
用少而精的文章来取代多而无用的时间线。
结语
粗略的说了目前对于社交的看法,带有不少主观意见。但是,这是我长久以来一直想表达的,也希望自己能做出改变的。
我们虽然不能决定社会的好坏,但是我们能决定自己生活过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