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述莫高窟壁画中的“法华”艺术
按照智者大师的“五时判教”说,佛陀在成道后四十年,见众生根机渐熟,于灵鹫山说《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显一乘之真实,并授二乘作佛之记。
按照智者大师的“五时判教”说,佛陀在成道后四十年,见众生根机渐熟,于灵鹫山说《妙法莲华经》,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显一乘之真实,并授二乘作佛之记。
在距离“平城”(大同)西十六公里外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十里河)北岸,有一座历时六十余年开凿,现存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个,造像51000余尊的大型石窟寺。这座石窟寺是中国雕塑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是佛教艺术东传中文化融合所绽放的一朵奇葩。
在天王殿之后,是一座屋顶高耸的建筑,就是三圣殿。
一般在看到“三圣”这两个字眼的时候,下意识会想到“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但是在三圣殿门前的介绍上是这样写道:
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殿内中央塑有“华严三圣”像。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文殊萨,右为普贤著萨。殿内还保存有金代的两通碑碣,其中金大定十六年的这一通为宋通问副使朱弁所撰,尤为珍贵。这通金碑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妙品。
所以善化寺的三圣殿中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但有着“华严三圣”组合的殿堂又一般不会称之为“三圣殿”,通常会称之为“普光明殿”、“毗卢殿”、“华严殿”等,那这个殿堂中三尊造像是“华严三圣”抑或是其他题材?我抛砖引玉,试着讨论一下这个疑惑。
参观完云冈石窟的次日,前往大同古城来探访城中的古建筑。首先来到的是靠近城墙东门的善化寺。
在四川的佛寺中,除了在成都平原附近有名的大寺外,还有一座藏在深山之中的古寺,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绵阳市平武县“敕修报恩寺”。
这次成都两大博物馆的南朝造像参观,发现四川的南朝造像有个特点就是风格存在明显变化的造像都有着比较清晰的纪年,这对于造像的分期提供了不少参考。这篇文章通过对造像风格的分析来进行简单的分期,让读者对于四川的南朝造像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终于放假了,这半个月时间当然要好好利用起来。
首当其冲的就是逛博物馆。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以想像在南朝佛教是多么兴盛,佛教文化也必然之发达,那其佛教造像水平也就非常高。
第一个去的就是四川博物院,这里馆藏着不少南朝造像,能让我进一步了解到南北朝造像的差异和源流。第二个去的是成都博物馆,可以算是对四川博物院南朝造像的补充。
结束了二十一日的《华严经》诵经共修,恰好有两天的休息时间,于是把欠上的一个展去给补上。这个展就是嘉德艺术中心的“见相非相”犍陀罗造像展。
这次的“和合共生”是自2012年对邺城考古发掘、修复之后的第一个系统性的大展。邺城发掘的文物目前公开展出的不足300件,这次展览就占了171件,所以说十分厚道。
前一部分的文章介绍了邺城造像的几个显明的特点,如龙树背屏、汉白玉材质、思维弥勒等,对其地域性特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周六参加了一场关于日本唐密的佛教艺术讲座,整体感觉一般般,比预期差不少。除了对不起一场付费讲座的水准,其次是对其中的内容的表达有一些偏颇。